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85章

【清宝是宿宿命中的贵人,我们后援团都十分感谢他,他俩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!】

【两个?我什么觉得要再加一个。】

直播画面里,最后一滴雨滑落窗沿,天空被一双手轻轻拂去了阴霾,展露出原本的明净与蔚蓝。阳光如同调皮的孩子,从云层的缝隙中探出头,将光芒送到人间,带来温暖和希望。

秦世勋踏着阳光,大步走来,面容在太阳的照耀下格外俊朗,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,嘴角挂着礼节性的微笑,让人不禁想要靠近,却又望而却步。

“小清,”他走到江晏清的跟前,低声道,“差个采访。”

“嗯,我现在回去。”

江晏清点了点头,向后门的采访区走去。

秦世勋和宿棠月跟上他的脚步,护佑在他的身侧,然后等在采访区外。

江晏清一袭剪裁得体的西装,步履沉稳地走向采访区的中央,从内而外显露出从容不迫的气质。

摄像头红灯闪烁,聚焦于他,空气中都弥漫着期待。

他优雅地站立,面向记者浅笑,眉目温柔而坚定。

面对记者们的提问,他的回答既真诚又朴实,让人抗拒不了他的人格魅力。

人民群众对他的好感度蹭蹭往上涨,社会声望从此与日俱增。

“大家都很好奇,江同学是怎么做到涉猎如此之广,连瓷都处理废料的情况都知道得这么详细?”一位资深的央视记者问,她一脸慈爱的微笑,眼中带着宠溺。

江晏清轻轻一笑,他的笑容中没有一丝傲慢,只有真诚和谦逊。

“其实,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,”江晏清娓娓道来,“我只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,喜欢读书,喜欢学习。在我看来,知识是没有边界的,每一个知识都是系统中的一块拼图,我尽力去收集每一个拼图,去了解每一个细节,这样才能看到更完整的画面。”

“拿瓷都处理废料这个问题来说,我没有刻意去了解瓷都的所有情况,信息世界浩如烟海,知识是学不完的,”江晏清举例道,“我昨天去了瓷都陶溪川文创产业园,参观了建筑学学者贺鼎老师参与规划设计的园区,贺鼎老师在清华大学读博期间,对瓷都进行了深入研究,我阅读了他的作品《景德镇:世界瓷业中心的城市与遗产》才知道,原来瓷都把垃圾处理和城镇建设结合在了一起。”

一个年轻记者问:“请问江同学,您对于余梦聆女士方才的言行,有什么看法?”

江晏清没有纠结这名记者属于哪个派系,直言不讳:“王朔老师说,什么是文明?文明就是:让弱者不恐惧,让强者不嚣张,让权力不傲慢,让社会更公平,让恶人怕作恶,让善人能平安。让人人互相尊重,风气祥和,这才是平等和谐的社会。[1]”

“余梦聆的言行让我觉得,我们距离真正的文明还有一段距离,只有国民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水准提升了,有了植于内心的修养、无需提醒的自觉、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、为别人着想的善良[2],才能实现社会和谐,人民和乐,经济繁荣,共同完成民族的伟大复兴。”

“如果我们这一辈,既有澎湃的激情又有清澈的灵魂;既有追逐梦想的豪情又有立足现实的稳健;穿越过风霜,心中仍然怀有希望;体会过孤独,心中仍然存有爱意;内心坚不可摧,外表温和谦和;心态积极向上,品行高洁纯良,未来一定会提前到来。”

他的话语如同清澈的江水,缓缓流淌,蕴含着深远的智慧与力量,他的声音不疾不徐,带着深入人心的坚定与信仰。

江晏清的一席话振聋发聩,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。

人们的目光聚焦于他,有的沉思,有的震撼,有的则是深深的认同。

他的这番话,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前行的道路,也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之火。

那样一个平等和谐的文明社会,就是诸华的未来!

所有人都将是建造世界灯塔的奠基人,诸华帝国将再次伟大!

秦世勋站在人群中,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江晏清。

他眼中的欣赏如星辰般闪烁,身心早已被江晏清所折服,在江晏清的身上,他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脊梁,一个时代的引领者。

秦世勋从未如此确信——江晏清就是他的同路人。

他们都会为了构筑理想中的世界牺牲一切,往后的路,他不会独行,在他的身边,有无数志同道合的灵魂,他们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,携手共进,砥砺前行。

江晏清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种子,种在了人们的心田,等待着生根发芽,长成参天大树。他的思想如同一股清流,洗涤了人们的灵魂,让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。

只有宿棠月迷失其中。

宿棠月的眼中映着破碎的光影,迷茫而黯淡,仿佛被世界的阴影所侵蚀。

他不相信世界会变得和谐平等,他的心中充斥着对现实的悲观,因为他见过社会的肮脏、人性的邪恶,见过阶级鸿沟像电锯一般割裂贫民百姓的身体。